预防户外运动伤害:勿超极限合理装备

2015-06-11 | 查看:1334

      经验之谈一:

  预防运动伤害黄金法则

  喜欢户外的人,不免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运动伤害。如何享受户外旅行的乐趣而又减少运动伤害,老虎总结出了一套黄金法则。

  户外可以带给人很多乐趣,小到周末的休闲度假,大到人生的挑战体验,不过在体验种种乐趣的时候,也别忘了在特殊情况下,户外运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伤害。减少运动伤害的方法重点是预防,记住如下的法则对你不无帮助。

   一:运动适度,勿经常参加超出自己身体极限的运动

  虽然户外运动常常被冠以“超越极限”“挑战自我”的名头,但你应该知道“极限”也是有限度的,“挑战”也必须付出代价,偶而为之尚可,经常跟自己过意不去就不对了。经常性高强度的运动是导致慢性伤害的直接原因,往往在你意识不到的时候已经开始发作,等到感觉难受的时候为时已晚,只能拄着拐杖看云起云落了。

  二:循序渐进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

  跑得快的人,不一定能负重,能负重的人未必会攀爬,会攀爬的人未必跑得快。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运动方式,反过来说,也有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。倘使穿着一条红内裤就感觉自己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,运动的伤害甚至危险离你已经不远了。

  三:反复比较,选择合适的装备

  选装备就像选老婆,没有最好,只有最合适。一双上千的登山鞋在平常的活动中未必就能够发挥出它的功力,穿着球鞋爬雪山也意味着你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。合理的装备不仅仅是一个合适的工具,还包括你对这些装备的了解和运用。对兰博来说,一把丛林刀可能足以解决诸多问题,对你来说,恐怕需要两大背包的装备来应对。

  四:认真学习,掌握科学的运动的规律和技能

  很多人可以花上万的银子来购买一堆装备,却吝于花十块钱去听一次讲座。给你带来伤害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一次跌倒,而间接的原因却可能是山野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贫乏,尤其当一个人的野心和兴致日益膨胀的时候,经验和技能的欠缺可能会把人推向绝境。

  五:做足准备,重视运动前的热身运动

  很多人会忽略进行户外运动之前的热身运动,领队一声令下,大家就开始行动,如果一开始就遭遇像海岸、陡坎、乱石坡等较为困难的线路,很容易产生运动伤害。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可以增加血流量及摄氧量,增加神经的传导与反应性、高循环血流及摄氧量,以及减低关节僵硬性,增加活动的范围等。所以,每次进行户外活动开始行走之前不妨安排一场热身操,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拉伸活动。

  六:注意节奏,要做适当的休息及营养补充。

  户外运动过程中要合理休息,每运动一小时至少要静态休息5~10分钟。在剧烈运动后,应做一些较温和的运动,目的是让心脏血管系统恢复正常,并且帮助排除肌肉内的代谢废物,使身体逐渐进入休息状态;营养的补充主要包括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,过度疲劳或营养不够的身体,不但容易发生急性运动伤害,也容易产生慢性伤害。不过,不加节制的大吃大喝不但无助于营养补充,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

  经验之谈二:

  伤害发生之后的“米饭”原则

  如果不幸得很,诸多准备还是没有防止伤害的发生,已经有人躺在地上痛苦不堪,哇哇大哭显然无助于事情的解决,运动伤害的“米饭(RICE)原则”是我们必须牢记的:

  (一)R=Rest(休息):应立刻停止受伤部位的活动,以避免因继续出血肿胀而加重伤害。

  (二)I=Ice(冰敷):受伤部位48小时内应进行冰敷,并严禁推拿、按摩与热敷。冰敷的时间为每隔二至三小时冰敷15-20分钟。冰敷可以减低出血、疼痛与肿胀并放松肌肉。

  (三)C=Compression(压迫):尽快对受伤部位进行压迫固定,使其不再出血,可以使用弹性绷带缠绑,缠绑的力量应适中,若肢体末端出现紫色或麻木感,表示包扎太紧须放松些。

  (四)E=Elevation(抬高):应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继续出血。受伤的部位若在上肢,可抬高患侧使其高于心脏;在下肢则最好高于骨盆的位置。

 

GMT+8, 2015-4-7 09:30 , Processed in 0.137552 second(s), 17 queries .